吉田修平发声:好游戏就该贵点,别总指望“白菜价”享受盛宴
随着Switch 2即将在6月正式亮相,多款定价高达80美元的新作已陆续曝光,玩家关于“游戏涨价”的讨论也迅速升温。而近日,前索尼互动娱乐全球总裁吉田修平在拉美Gamescom活动上的一番言论,更是将这场争议推向风口浪尖。
吉田修平在采访中直言,对于目前部分游戏迈入70至80美元定价区间的趋势,他并不认为玩家需要太过敏感。他强调,整体生活成本的上涨远远不止游戏行业,其他消费品的涨幅甚至更为惊人。“如果你回头看看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开销,就会发现游戏的价格其实涨得算慢的。”
他进一步指出,从娱乐价值的角度出发,高品质的游戏作品依然是性价比极高的消费选择。“你用七八十美元买到的,不仅是几十小时的沉浸体验,还有可能是一段可以反复品味、与朋友分享的旅程。跟一场两个小时的电影、一顿昂贵的晚餐比起来,游戏提供的回报要丰富得多。”
对于坊间关于“每一款游戏都不该涨价”的质疑,吉田也表达了不同看法。他认为定价不应一刀切,而是应该视项目的规模、开发成本与最终完成度灵活决定。“一款制作周期长达五年、动用几百人团队、内容丰富、画面精美的游戏,凭什么和一个中型独立项目卖一样的价格?如果好坏通吃一个价,那才是对开发者的不公平。”
“我们需要理解,游戏不是空气,也不是水,它是花时间、花心血打造出来的产品,”他说,“愿意买就买,不愿意买可以等打折,甚至等进订阅服务,但一边享受高品质内容,一边埋怨‘太贵’,说到底还是占便宜的心态。”
吉田修平并非孤军作战。不久前,任天堂北美产品营销高级经理Bill Trinen也公开表示,游戏的价格应与其带来的独特体验和价值挂钩,而不是盲目维持一个“玩家心理预期价”。
事实上,微软和任天堂已经迈出了关键一步,《马里奥赛车》新作、《使命召唤》新一代等头部作品都已确定以80美元定价上市。眼下,PlayStation阵营还没有明确表态是否跟进,但吉田此番言论,无疑为索尼的后续动作做足了舆论预热。
尽管不少玩家仍对“80美元”的价格标签心存抵触,担心以后玩游戏的门槛越来越高,但行业人士普遍认为,随着开发成本逐年走高、项目规模水涨船高,价格体系迟早要迎来调整。吉田修平的“挺涨”立场,代表的是开发者和发行商对行业可持续性的共同担忧。
至于玩家群体是否买账,那就得看未来新作的实际表现了。毕竟说到底,游戏贵不贵,值不值,还得看内容和体验说话。
发表评论